日前,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我校校长梅国平、附中原校长张国新、音乐学院邬成香教授作为两会代表、委员,在完成履职尽责、参政议政任务后,心怀新目标,肩负新使命,顺利返昌。
会议期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等各大媒体,频频显现两会中的师大身影,展现两会中的师大声音,以下是他们的两会风采与相关提案、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我校校长梅国平
关于推广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建议:
在政务服务中心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解决群众和企业难题的“直通车”。同时,引导各地成立“办不成事”问题协调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办不成事”事项清单台账,启动监督机制对责任人进行监督问责。
关于支持地方公费师范生免试就读教育硕士的提案:
教育部将“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与教学相关的学术性硕士学位”政策在省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中实施(每个省市一所)。具体实施方式有两种:一是针对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的省属师范大学,根据其年招生规模,增加年度教育硕士招生专项计划。二是针对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的省属师范大学,设立本科-教育硕士教师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关于修订完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提案:
中央相关部委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通知》精神,适时修订完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以便完整准确核算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为合理确定高校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政策依据。
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基础教育“大均衡”发展的提案:
建议中央财政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实施“十四五”时期对中部欠发达地区财政倾斜计划,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大均衡”;建议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在学校课后服务设施建设、设备维护等方面采取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尤其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室内外功能空间建设、实验设备添置和实验材料配备等方面经费投入。同时,加大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转移支付力度,为课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逐步推动优质教育服务均等化。
此外,梅国平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提案》《关于支持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开工的提案》以及联名提案《关于设立“全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的提案》《关于推动井冈山创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提案》等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我校附属中学原校长张国新
关于出台独生子女家庭针对性养老政策的建议:
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要分层次建立国有养老院,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可优先入住,并对高龄和“失能”老人实行免费养老。要大力鼓励发展社会机构养老,不断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由财政、残联、人社、卫生部门成立“生育慈善基金”,专款用于独生子女伤残、失独家庭的养老补贴。
此外,张国新还提出了《关于持续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建议》《关于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的几点建议》《关于完善政策促进家庭教育的建议》等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教授邬成香
关于补齐艺术教育短板,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建议:
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综合施策,进一步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设施配备,补齐硬件短板。二是完善制度机制,补齐师资短板。三是深化课程改革,补齐教学短板。四是搭建平台载体,补齐实践短板。
此外,邬成香还提出了《关于加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等建议。